【公益共好義挺全民】

歲末將至,隨著景氣尚未復甦,許多社福機構已面臨資源寒冬;特別是獲得捐物和捐款的量,猶如雪崩式下滑。儘管如此,台灣全民食物銀行,仍積極串聯廠商勸募食物給我們遍佈全台近200家合作的中小型社福機構夥伴們,今年度目前已努力募集182公噸物資、發放855機構次,以及幫助約41萬人次;同時109學年度的「偏鄉營養補充包方案」仍持續進行中,每個月需要送5,600瓶牛奶、177kg的原味穀片,以及60kg的綜合堅果給我們支助的430位偏鄉孩子,還要安排15所學校的營養講座無疑是……最甜蜜的負荷。

123599354_3279930622112784_149316865861760302_n.png

然而,維運是需要基本開銷的。即日起至12/21止,只要您捐款給全民食銀行,至指定網頁完成【登錄】即可參加抽獎,滿3000元就可獲得「公益共好包」內有價值500元的公益團體產品,詳情請參考(https://reurl.cc/MdGy8W ),感謝頂新和德基金會提供此額外的鼓勵贊助活動。懇請社會各界繼續支持全民食銀,傳愛到偏鄉更多的角落!您若願意支持我們,邀請您持續捐款,感謝您的付出。

捐款網址:https://foodbank.eoffering.org.tw/

祝福您 未來的每一天都平安順心                 

台灣全民食物銀行協會 理事長古碧玲暨全體同仁 敬上

#資源不浪費台灣無飢餓 #營養傳愛 #讓愛延續一起共好

【良食脈動營養傳愛】

【民以食為天】

為了讓更多國人了解飲食的重要性,台灣全民食物銀行協會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於2020年8月22日於彰化縣文化中心舉辦「良食脈動-吃得多,不如吃得巧」系列講座,共同推廣正確的飲食觀念,了解新生代小孩的健康缺口以及物資有餘裕時該如何捐贈給食物銀行;當下的行動與習慣即會影響次世代噢!以下為台灣全民食物銀行協會秘書長劉露霞接受專訪時的影片。

吃充足不如吃得巧-食物旋轉門給需要的孩子存糧

吃過多,不僅影響健康,更容易養成不良的飲食習慣

飲食是會不知不覺養成習慣的,常攝取重口味、高熱量的食物,長期下來不僅會有成癮式依賴,也會影響到味覺、嗅覺,更難享受到食物原始、真實的美味;所以雖然現在食物有更多、更方便的選擇,但為了健康,在選食的時候千萬別忘了吃得好、吃得巧。

資源都浪費掉了?我們有更好的分配方式!

全球生產的食物約有1/3是被耗損或浪費的,此同時卻又有1/9人口面臨飢餓問題。在台灣,把每天浪費的食物放入廚餘桶,一年疊起來可以有60座101大樓高。台灣全民食物銀行秘書長劉露霞分享如何更有效分配、利用資源的方法。

詳細文章〉〉吃得多不如吃得巧,選對食物、點對份量,讓食物分配更平衡

03 台灣全民食物銀行協會秘書長劉露霞,分享:「良好的飲食分配以及充足的飲食教育,是從根本解決飲食浪費的最佳方式!」.jpg

▲台灣全民食物銀行協會秘書長劉露霞,分享:「良好的飲食分配以及充足的飲食教育,是從根本解決飲食浪費的最佳方式!」

 食物不浪費,讓我們從3R開始

每個人可以從生活中簡單的盡一份力,讓飲食分配更完善。試著從3R「Reduce減少」、「Reuse再利用」、「Recycle回收」做起:在購買食物的時候買的「巧」,只買需要的量,並且選擇當地、當地的食材,減少運送中的浪費;單純外相不佳的蔬果其實營養價值不會有太大差異,許多商家會以較低的價格販賣,可以去購買這些被淘汰的食材;最後如果食物有剩餘,不論回收當作飼料或是做為農作物的堆肥,都比直接丟掉還能更有效地利用!下次有還能捐贈的食物,也別忘了趕快聯絡食物銀行,讓食物發送到最適合的地方、做最佳分配,一起為有效利用的而努力吧!

09.jpeg

良食脈動快問快答:

Q1,為什麼乾糧有豐富營養素還能久放不壞?保存期限更達一年!?

Q2,非萬物皆收,那些食物不適合捐贈給食物銀行?

Q3,虛擬食物銀行是什麼?專家報你知!

Q4,減少剩食!國外盛行的“食物銀行”與“社區冰箱”是什麼!?

Q5,台灣糧食自給率低,和吃麵吃飯有關嗎?

答案在這裡喔 !!!!

【營養傳愛】

2016年開始,台灣全民食物銀行與台灣營養基金會合作進行偏鄉教室營養補充包方案,為偏鄉學校送達營養補充品並舉辦營養講座,提高孩子們的身體素質,期盼能將愛散播到更多角落。

「完食挑戰」帶動惜食「暖實力」成就資源正循環

【2020年10月16日,台中訊】「呷飽了沒?」可能只是寒暄小語,但時至2020年仍有近10億人口處於飢貧交迫的嚴峻狀況中,與此同時全球卻有近三分之一產量—高達13億噸糧食遭到浪費。10月16日為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所訂定之「世界糧食日」;今年更適逢世界糧食計畫署(WFP)榮獲諾貝爾和平獎。台灣全民食物銀行協會(以下簡稱全民食銀) 以實際活動響應,於月前即開始串聯所支持的全台中小型社福團體發起「完食挑戰」、「好食分享人」等系列活動,結合社群參與、Youtuber公益宣導及物資募集,喚起全民惜食愛物與多餘資源分享,以「暖實力」帶動社會惜食思維及食糧分配的正循環。

愛不分大小距離 世界糧食日你我攜手改變世界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台灣雖然控制妥當,但經濟仍受國際影響導致無薪假人口驟增,各地社福組織和食物銀行也受到嚴重波及,無論是捐款或捐物量都嚴重下滑;而環保署統計數字顯示,去年一整年的總廚餘量,高達近50萬公噸!愛心捐物量不斷下降但食物浪費狀況卻未見改善。

作為全台灣唯一受國際食銀網絡認證合格的食物銀行,全民食銀於2020年10月的世界糧食日之前早已邀請公益夥伴–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灃食公益飲食文教基金會等協辦單位發起「完食挑戰」社群活動 (https://reurl.cc/ldvvEY),結合個人、社福團體與各企業、學校等機構共同參與;透過與無剩食碗盤照片的合影,提倡只取自己所需份量的惜食精神。此活動更獲得PIMCO品浩太平洋投顧支持,每則完整貼文都將捐贈十元給全民食銀推動的「社區食物銀行育成方案」,攜手全民成就「資源不浪費、台灣無飢餓;No Waste, No Hunger」的核心宗旨。此外更邀請知名Youtuber「黃氏兄弟」協助拍攝公益影片,瞭解全民食銀如何整合配給各供應商與支持者物資至全台中小社福機構,讓不同世代族群能看見愛心與暖流的足跡,並一同起身參與。

在地關懷不分你我 以行動傳遞社會暖流

在疫情影響的關鍵時刻,台灣許多醫療與食品領域的優秀企業仍熱情支持本次台灣全民食物銀行協會發起之世界糧食日「好食分享人」活動,於短短不到一個月內即募得總計超過11公噸的各式飲食、農特產品等良善資源,為冬季物資需求雪中送炭,提供北、中、南及東部共計50家在地社福機構及時協助。全民食銀同時也誠摯歡迎個人與組織以物資或任何形式支持,一同響應2020世界糧食日「行動造就未來,齊成長、同繁榮、共持續」的永續目標。

特別銘謝以下企業參與2020年世糧日「好食分享人」勸募活動(依贊助時程排列):

思耐得生技股份有限公司、艾盟企業有限公司、台灣雀巢股份有限公司、三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紅布朗國際有限公司 、波滋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芳苑肉品有限公司、建奎股份有限公司、華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福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美商家樂氏行銷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百喬生醫股份有限公司、德林國際股份有限公司、BE-KIND堅果棒、益富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桂冠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2020 世糧日-完食挑戰海報.png

食物銀行先驅 台灣全民食物銀行邁入第10年

全民9週年海報-02.jpg

食物讓孩子長大。食物使生命前進持續。食物是物質,食物含營養的同時,食物也是傳達愛情的橋梁。                   作家新井一二三

  2020年是世界最艱難的一年,遇到前所未見的全球疫情大流行,因著疫情的漫漶,世界各國的食物銀行扮演著急難救助的新角色,剛滿九歲的台灣全民食物銀行協會也挽起袖子,投入社會的急難救助行伍中。

  新冠肺炎改變了世界,自2019年12月爆發首位患者,迄2020年6月7日,全球累計6,873,363例確診,死亡病例達398,921例死亡,世界各國以關閉邊界因應阻止惡化,首當其衝的航空業與旅遊服務業,紛紛以要求員工放無薪假,甚至直接關閉遣散員工。在有效疫苗問世之前,各國開放邊境的時間未定,受影響的產業日增,失業人口還無法計數。

  近日,因應新冠肺炎疫情,我們憂心因家庭失業人口劇增,可能會影響部分家庭的日常生活,對於這些家庭的食物取得首當其衝,全民食物銀行協會特別打破常例,發動救急募款進行採購食物,推出【惜食又傳愛  防疫無飢餓】#疫起給力箱,以協助與我們合作的社服機構所服務的家庭,能及時給力,且兼顧營養補給。箱內包含3公斤白米、鮮奶麥片、快煮麵、營養口糧及四組罐頭。

  食物取之於大地,在豐饒的臺灣,食物資源素來不患寡而患不均,全民食物銀行一貫秉持著透過所收到的食物捐贈,儘量不花錢採購食物,而是將食物被恰當分配珍惜取用;因此,我們扮演食物分配平台的角色,透過數位聯絡站,將全民食物銀行所收到的食物及時有效地送到需要人手中,這是我們九年來的主要業務之一。但新冠肺炎的大流行讓全民食物銀行協會特別打破慣例,這是我們期許自己更有效地變通不拘泥於既往原則,急難救助為先,以發揮食物銀行平台的效力。

  此外,食物銀行本以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簡稱SDGs)中的第二項與第十二項為己任;第二項目標為「消除飢餓,達成糧食安全,改善營養及促進永續農業」,第十二項目標則為「確保永續消費及生產模式」,我們作為全球食物銀行網絡 (Global FoodBanking Network,簡稱GFN),在臺灣唯一合格會員,多年來,積極參與並了解各國的食物銀行狀況與發展現況,透過我們的實踐與世界趨勢同行。

  我們相信國家的競爭力之一係奠基於擁有良好身體素質的國民身上,因此,我們推出「偏鄉教室營養補充包」專案,站在改善營養的趨勢浪頭上—募集成長階段所需含鈣質、Ω3、膳食纖維的牛奶、堅果與全榖物,送到交通狀況較遠的國中小,提升相對缺乏資源的鄉村學童的營養素質;同時,我們也與各大學營養科系老師合作前往這些學校透過遊戲傳遞飲食知識,讓小學生們也擁有知的權利。2019年,更投入人力與物力給與偏遠地區學校的體能隊補充營養。而臺灣社會進入高齡化,樂齡族群的飲食也是全民食物銀行正著手投入的領域。

  從美國亞利桑納州鳳凰城成立的全球第一家食物銀行,迄今50年間,世界上的食物浪費有增無減,特別是在新興經濟體中約有15-30%的食物被浪費,每年浪費數十億磅的食物,而四分之一的人處於營養不良狀況。近半世紀以來,關注減少食物浪費vs.飢餓的機構日益增加,臺灣全民食物銀行為其中一家。同時因食物浪費也致使碳足跡徒增,這也是全球食物銀行網絡的會員們每年致力於減少約105.4億公斤的二氧化碳當量,相當於將近220萬輛乘用車。

  在過去9年裡,臺灣全民食物銀行協會界定自己是一個環保與資源重新分配的非營利事業組織,將來自食品廠商、企業、通路、農場、消費者所捐贈的食物,透過我們各種線上群組與平台,迅速分配給合作的180餘個社會服務機構,朝著「資源不浪費,台灣無飢餓」的綠色解決目標前行。

  已邁入第10年的台灣全民食物銀行協會,在2020年的新冠肺炎大流行之下,更積極扮演起「綠色」的飢餓干預組織,通過機構與社區的跨組織合作,為缺乏食物者提供糧食援助,建立民間社會支持可持續糧食系統。

  食物銀行型態的組織在1967年因應時代需求而生,彼時,所謂的「綠色革命」正熾—運用農藥化肥種植,以提高單位面積的種植量,俾使能餵飽更多人。如今人類的食糧分配不均的問題依然存在,但更多的環境問題:氣候異變的後挫力紛至沓來,南北極冰融天氣不夠冷也影響植物的授粉,進一步導致歉收;雨林的過度開發等困境,橫亙於眼前,是人類從未有過的挑戰,作為一個以食物為核心的非營利事業組織,我們自詡為食物銀行界的先驅,絕非鐵板一塊,除了原有食物銀行的業務範疇外,也將順隨勢轉調整腳步,履踐SDGs的第十七項目標:強化永續發展執行方法,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扮演一個活化永續發展全球夥伴關係的非營利組織。

【天菜不暴殄 搶收總動員】

清明時節雨紛紛,雖然稍解旱象,連日下雨卻造成葉菜類保存的危機!

台灣全民食物銀行在此感謝台中賴小姐幫助老農和做公益,認購4000棵高麗菜後捐出,全民食銀立刻召集桃園和中彰投地區的社福夥伴,大隊人馬等待放晴後隨即下田採收裝袋。

高麗菜有國民天菜美名,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纖維,不僅可以飽餐,營養多多能有益健康最近天氣多變化,歡迎各地企業認購農產品幫助本土農友,也希望能多多善捐全民食銀,讓更多社福夥伴們可以度過疫情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