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
為了讓更多國人了解飲食的重要性,台灣全民食物銀行協會與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於2020年8月22日於彰化縣文化中心舉辦「良食脈動-吃得多,不如吃得巧」系列講座,共同推廣正確的飲食觀念,了解新生代小孩的健康缺口以及物資有餘裕時該如何捐贈給食物銀行;當下的行動與習慣即會影響次世代噢!以下為台灣全民食物銀行協會秘書長劉露霞接受專訪時的影片。
吃充足不如吃得巧-食物旋轉門給需要的孩子存糧
吃過多,不僅影響健康,更容易養成不良的飲食習慣
飲食是會不知不覺養成習慣的,常攝取重口味、高熱量的食物,長期下來不僅會有成癮式依賴,也會影響到味覺、嗅覺,更難享受到食物原始、真實的美味;所以雖然現在食物有更多、更方便的選擇,但為了健康,在選食的時候千萬別忘了吃得好、吃得巧。
資源都浪費掉了?我們有更好的分配方式!
全球生產的食物約有1/3是被耗損或浪費的,此同時卻又有1/9人口面臨飢餓問題。在台灣,把每天浪費的食物放入廚餘桶,一年疊起來可以有60座101大樓高。台灣全民食物銀行秘書長劉露霞分享如何更有效分配、利用資源的方法。
▲台灣全民食物銀行協會秘書長劉露霞,分享:「良好的飲食分配以及充足的飲食教育,是從根本解決飲食浪費的最佳方式!」
食物不浪費,讓我們從3R開始
每個人可以從生活中簡單的盡一份力,讓飲食分配更完善。試著從3R「Reduce減少」、「Reuse再利用」、「Recycle回收」做起:在購買食物的時候買的「巧」,只買需要的量,並且選擇當地、當地的食材,減少運送中的浪費;單純外相不佳的蔬果其實營養價值不會有太大差異,許多商家會以較低的價格販賣,可以去購買這些被淘汰的食材;最後如果食物有剩餘,不論回收當作飼料或是做為農作物的堆肥,都比直接丟掉還能更有效地利用!下次有還能捐贈的食物,也別忘了趕快聯絡食物銀行,讓食物發送到最適合的地方、做最佳分配,一起為有效利用的而努力吧!
良食脈動快問快答:
Q1,為什麼乾糧有豐富營養素還能久放不壞?保存期限更達一年!?
Q2,非萬物皆收,那些食物不適合捐贈給食物銀行?
Q3,虛擬食物銀行是什麼?專家報你知!
Q4,減少剩食!國外盛行的“食物銀行”與“社區冰箱”是什麼!?
Q5,台灣糧食自給率低,和吃麵吃飯有關嗎?
【營養傳愛】
2016年開始,台灣全民食物銀行與台灣營養基金會合作進行偏鄉教室營養補充包方案,為偏鄉學校送達營養補充品並舉辦營養講座,提高孩子們的身體素質,期盼能將愛散播到更多角落。